黄河报《生态廊道:黄河下游滩区纾困之路》
发布日期:2020-11-03
编辑:1914
来源:
【字体大小:
打印

新乡平原示范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试点鸟瞰图.jpg

九曲黄河天上来,奔腾不息的滔滔河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冀与梦想,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近年来,各地着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因其承载着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和滩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日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

滩区之困 民本之困

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1855年,侵夺淮河入海流路600多年的黄河,再一次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经山东入渤海,形成如今的黄河下游河道。

“过去,咱们这儿的老百姓管黄河叫‘天河’,洪水年年淹地淹房,百姓就年年修生产堤,最后堤防越来越高,河也越来越高。现在黄河治理好了,不发水了,但是洪水威胁还在。”63岁的河南长垣安寨村村委书记高显伟提到黄河洪水心有余悸。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水少沙多、“二级悬河”的自然特征,土地无序开发、人水混居的社会特征以及土地、村镇缀块化、物种单一等生态特征,决定了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的特殊性。”长期持续研究黄河下游治理保护工作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董事长张金良说。

黄河下游横穿河南、山东两省,河道总长786千米,两岸大堤堤距最宽达24千米,滩区面积3154平方千米,占河道面积的65%,生活着近200万人,是水沙入海的要道和华北平原上的重要生态廊道,同时也为沿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珍贵过境水资源。

作为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和堤防的流域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一直致力于黄河治理保护工作,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但受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滩区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70年来,黄河下游滩区累计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30多次,受灾人口900多万人次,受淹耕地1.33万平方千米。大多数滩区群众世代与“滩区八难”共生——安居难、娶亲难、吃水难、用电难、灌溉难、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已是常态。

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滩区内的“水、电、路、学、医”等公共设施依然相当滞后。洪涝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使得滩区已经成为河南、山东两省集中连片的沿黄贫困带,成为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危,事关国家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黄河滩区,是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薄弱的一环,牵动着党和人民的心。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已批复的河南、山东两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将于2020年实施完成,届时几十万滩区居民的苦难命运因此改变,但仍有近百万群众生活在洪水威胁中。仅河南省,就有50余万人居住在洪水高风险地区。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长期存在着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的“人水争地”矛盾,滩区脱贫致富投入与防洪管理调度大局之间愈发凸显的矛盾,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滩区无序开发、低端供给之间的新矛盾……无不昭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矛盾复杂性。

“要实现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河道形态和人水混居是造成当前问题的症结所在,须以破解人水矛盾为抓手,既保证黄淮海平原防洪安全的大局,又妥善处理滩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生态问题,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对于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对策,张金良有着自己的考量。

同声相应 高位谋划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给咱们滩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我心目中的滩区发展是以休闲宜居为主,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到处都是绿水青山,住在这里就像住在风景区里。到时候,希望人们都能以住在黄河边为时尚。”河南长垣黄河滩区苗寨镇镇长邓志飞说。

“虽有洪水威胁,可是滩区生养的百姓离不了农村的根基,规划最好是就近搬迁,既能守住故土,也能高质量发展。”

“农业种植区域要发展‘美丽产业’,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叠加,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能拥有美丽的生态……”

2020年1月13日,黄河设计院综合规划所“长垣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项目团队,与滩区基层干部面对面座谈交流,征求大家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该项目负责人张瑞海认为,事关滩区人民幸福指数,顶层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绝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空想。近年来,黄河设计院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项目组发出了近10万份调查问卷,范围涉及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长垣市以及开封市黄河滩区。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研究与实践,黄河设计院2017年形成以“高滩筑瓴安居,二滩生态集成,嫩滩生境成廊,河槽稳定安澜”为核心理念的“三滩分区治理思路”,后逐步深化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方案。为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机融合,2018年上半年,黄河设计院组织召开河南、山东沿黄地(市)咨询会,各地对“三滩分治”方案反响热烈。2019年8月,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胡春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为代表的专家组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关键技术进行评估,给予高度评价,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

2019年11月29日,黄委主任岳中明在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黄委将以宽河固堤、标准化堤防为基础,通过因滩施策、综合治理,积极稳妥推进下游滩区治理提升,妥善解决好下游滩区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生态治理的矛盾,最终实现人水和谐。

河南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等重大项目。3月12日,河南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

2020年3月2日,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在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按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的目标,高标准推进黄河千里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将山东黄河沿岸打造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尽早推动解决。”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金柱认为,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要解决黄河“二级悬河”问题,也要做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

在全新视角下,黄河设计院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思路。对于如何统筹好堤内、堤外生态廊道建设,黄河设计院规划院副院长崔萌表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的构建,从平面布局上看,应以黄河两岸大堤内河道滩区为重点,依托大堤外延一定范围作为整体;从功能布局上看,应由保障黄淮海防洪安全的高效行洪输沙廊道,保障河道内群众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的三生融合廊道以及满足沿黄堤内外生态空间、景观文化需求的生态景观文化廊道构成。

试点启行 有序推动

“脏、乱、差的环境,困顿的生活,让滩区群众深感‘无奈’‘无序’和‘无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虽有一定改善,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采访中,记者遇到河南新乡平原新区管委会沿黄办科长牛春晓。

平原新区滩区面积126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临河岸线25千米,与河南郑州市主滩区呈左右岸分布,为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左岸“第一滩”,近10万群众生活在滩区。因发展受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曾导致滩区自由无序开发。各类“散、乱、污”企业把滩区当作首选地,当地不少群众为了创收也加入乱建的行列。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为主要内容的“四乱”现象曾占到河南沿黄流域“清四乱”问题任务的50%。无序开发虽使部分村民的收入增加,但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群众的生活质量逐步下降,大家感到得不偿失,同时也对滩区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出路在哪里?发展靠什么?平原新区人亟待破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滩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蓬勃的希望,也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国家在宏观层面明确了战略方向,但在具体规划和措施尚未配套跟进的情况下,滩区如何破题和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平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朝杰说,“我们希望按照‘大破大立、大出小进、大转大调’的理念,通过滩区‘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布局、黄河治理模式、农业产业结构、群众生活方式的四大调整,实现滩区由‘黄沙滩’到‘花果川’、农业由‘卖粮食’到‘卖风景’、群众由‘农民’到‘市民’的三大转变。”

有想法就大胆干。新乡市政府和平原新区管委会率先委托黄河设计院开展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乡平原新区试验区规划,以全域滩区为试点,探索滩区综合治理新模式。近期,该规划已通过黄委技术审核和新乡市平原新区管委会批复。

“新乡平原新区滩区试点是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最先启动的一个试点。规划获得批复是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试点前期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黄河下游滩区复杂矛盾破局并推动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的先手棋,是黄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黄河设计院总规划师刘继祥说,“试点工程完成后,可以实现一举多赢的目标,不仅解决了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为探索滩区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提供了试验田,也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动滩区产业发展促进滩区高质量发展、解决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空间需求提供了借鉴经验。”

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望到有望、从“蓝纸”到“白纸”再到“绿纸”、从“清四乱”到建设生态廊道……平原新区在黄委、河南省、新乡市的大力支持下,主动承担为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现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的历史新使命,为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滩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现实。

美丽蓝图 令人期冀

如今,河南开封龙亭区柳园口乡,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儿与大堤为邻的和尚庄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新的去处。

种植着泡桐、雪松、柳树等植物的40米防护林带,60米的景观带小乔木、花灌木及景观草点缀其中,加之5米宽黄红白相间的自行车专用道、人行步道及木栈道构成慢行系统,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生态种植景观。漫步其间,尽情呼吸,悠然自得,好一处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这里是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的一部分,之前是黄河大堤淤背区工程空白段。随着生态廊道的逐步完工,大堤变美了、变绿了,沿堤村庄周边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满足了开封市民周末外出亲近母亲河的愿望,沿黄区域正成为慢生活、微度假的目的地。”见证生态廊道从无到有的开封第一河务局职工贾金鹏深有感触。

自3月12日,河南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以来,郑州、三门峡、开封、新乡等地工程建设者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包括生态涵养、文化展示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18个工程稳步推进。按照计划,2020年将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46.7平方千米,建设生态廊道373.83千米。

金秋时节,山东济南黄河两岸新建的淤背区工程,今春新植的白皮松、雪松等正努力舒展身姿,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好。在济南市林业局和济南河务局的“牵手”下,今春济南黄河堤防工程绿化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由此,济南黄河两岸实现春花、夏叶、秋枫、冬柏四季全绿,成为泉城北部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站在平坦的黄河大堤上抬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宛若长龙、碧空如洗的高空万里无云,与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绘就一幅绿蓝黄的生态画卷。

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明确提出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1049条河道管理范围宜绿化率达到95%以上。

黄委作为黄河的“代言人”,由黄委规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黄河设计院技术牵头,机关有关部门、委属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配合水利部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赴沿黄省(区)开展现场调研对接并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在《规划》中,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也有顶层设计。”黄委规计局规划处副处长杨惠娟说。

“对于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落地,我们的想法是采取试点先行、上下联动、堤内堤外协调推进的实施策略。”张金良董事长说。2019年以来,按照地方政府推进意愿强烈、技术论证相对成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总体原则,黄河设计院选取新乡平原新区滩区、长垣滩区以及开封滩区进行先行先试。

新时代,有一个概念叫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它承载着黄河长治久安的千年梦想,必将由滩区展现五彩斑斓!

新时代,对于黄河下游各省(区)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生态廊道规划项目团队来说,所有人的梦想只有一个——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建成生态廊道。

届时,在黄河母亲的润泽下,黄河下游广袤的大地上将绿带如玉,生境成林,生态休闲区、特色旅游区、湿地保育区点缀其间,如珠玉般熠熠生辉。

郑州、济南、新乡、开封等30多座大中城市将成为生态文明新星,在新时代的大幕上冉冉升起,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得到有力书写和生动实践。


黄河报《生态廊道:黄河下游滩区纾困之路》
发布日期:2020-11-03 编辑:1914 来源:

新乡平原示范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试点鸟瞰图.jpg

九曲黄河天上来,奔腾不息的滔滔河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冀与梦想,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近年来,各地着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因其承载着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和滩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日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

滩区之困 民本之困

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1855年,侵夺淮河入海流路600多年的黄河,再一次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经山东入渤海,形成如今的黄河下游河道。

“过去,咱们这儿的老百姓管黄河叫‘天河’,洪水年年淹地淹房,百姓就年年修生产堤,最后堤防越来越高,河也越来越高。现在黄河治理好了,不发水了,但是洪水威胁还在。”63岁的河南长垣安寨村村委书记高显伟提到黄河洪水心有余悸。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水少沙多、“二级悬河”的自然特征,土地无序开发、人水混居的社会特征以及土地、村镇缀块化、物种单一等生态特征,决定了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的特殊性。”长期持续研究黄河下游治理保护工作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董事长张金良说。

黄河下游横穿河南、山东两省,河道总长786千米,两岸大堤堤距最宽达24千米,滩区面积3154平方千米,占河道面积的65%,生活着近200万人,是水沙入海的要道和华北平原上的重要生态廊道,同时也为沿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珍贵过境水资源。

作为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和堤防的流域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一直致力于黄河治理保护工作,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但受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滩区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70年来,黄河下游滩区累计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30多次,受灾人口900多万人次,受淹耕地1.33万平方千米。大多数滩区群众世代与“滩区八难”共生——安居难、娶亲难、吃水难、用电难、灌溉难、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已是常态。

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滩区内的“水、电、路、学、医”等公共设施依然相当滞后。洪涝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使得滩区已经成为河南、山东两省集中连片的沿黄贫困带,成为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危,事关国家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黄河滩区,是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薄弱的一环,牵动着党和人民的心。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已批复的河南、山东两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将于2020年实施完成,届时几十万滩区居民的苦难命运因此改变,但仍有近百万群众生活在洪水威胁中。仅河南省,就有50余万人居住在洪水高风险地区。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长期存在着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的“人水争地”矛盾,滩区脱贫致富投入与防洪管理调度大局之间愈发凸显的矛盾,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滩区无序开发、低端供给之间的新矛盾……无不昭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矛盾复杂性。

“要实现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河道形态和人水混居是造成当前问题的症结所在,须以破解人水矛盾为抓手,既保证黄淮海平原防洪安全的大局,又妥善处理滩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生态问题,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对于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对策,张金良有着自己的考量。

同声相应 高位谋划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给咱们滩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我心目中的滩区发展是以休闲宜居为主,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到处都是绿水青山,住在这里就像住在风景区里。到时候,希望人们都能以住在黄河边为时尚。”河南长垣黄河滩区苗寨镇镇长邓志飞说。

“虽有洪水威胁,可是滩区生养的百姓离不了农村的根基,规划最好是就近搬迁,既能守住故土,也能高质量发展。”

“农业种植区域要发展‘美丽产业’,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叠加,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能拥有美丽的生态……”

2020年1月13日,黄河设计院综合规划所“长垣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项目团队,与滩区基层干部面对面座谈交流,征求大家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该项目负责人张瑞海认为,事关滩区人民幸福指数,顶层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绝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空想。近年来,黄河设计院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规划项目组发出了近10万份调查问卷,范围涉及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长垣市以及开封市黄河滩区。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研究与实践,黄河设计院2017年形成以“高滩筑瓴安居,二滩生态集成,嫩滩生境成廊,河槽稳定安澜”为核心理念的“三滩分区治理思路”,后逐步深化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方案。为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机融合,2018年上半年,黄河设计院组织召开河南、山东沿黄地(市)咨询会,各地对“三滩分治”方案反响热烈。2019年8月,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胡春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为代表的专家组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关键技术进行评估,给予高度评价,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

2019年11月29日,黄委主任岳中明在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黄委将以宽河固堤、标准化堤防为基础,通过因滩施策、综合治理,积极稳妥推进下游滩区治理提升,妥善解决好下游滩区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生态治理的矛盾,最终实现人水和谐。

河南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等重大项目。3月12日,河南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

2020年3月2日,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在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按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的目标,高标准推进黄河千里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将山东黄河沿岸打造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尽早推动解决。”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金柱认为,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场所,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要解决黄河“二级悬河”问题,也要做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

在全新视角下,黄河设计院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思路。对于如何统筹好堤内、堤外生态廊道建设,黄河设计院规划院副院长崔萌表示,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的构建,从平面布局上看,应以黄河两岸大堤内河道滩区为重点,依托大堤外延一定范围作为整体;从功能布局上看,应由保障黄淮海防洪安全的高效行洪输沙廊道,保障河道内群众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的三生融合廊道以及满足沿黄堤内外生态空间、景观文化需求的生态景观文化廊道构成。

试点启行 有序推动

“脏、乱、差的环境,困顿的生活,让滩区群众深感‘无奈’‘无序’和‘无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虽有一定改善,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采访中,记者遇到河南新乡平原新区管委会沿黄办科长牛春晓。

平原新区滩区面积126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临河岸线25千米,与河南郑州市主滩区呈左右岸分布,为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左岸“第一滩”,近10万群众生活在滩区。因发展受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曾导致滩区自由无序开发。各类“散、乱、污”企业把滩区当作首选地,当地不少群众为了创收也加入乱建的行列。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为主要内容的“四乱”现象曾占到河南沿黄流域“清四乱”问题任务的50%。无序开发虽使部分村民的收入增加,但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群众的生活质量逐步下降,大家感到得不偿失,同时也对滩区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出路在哪里?发展靠什么?平原新区人亟待破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滩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蓬勃的希望,也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国家在宏观层面明确了战略方向,但在具体规划和措施尚未配套跟进的情况下,滩区如何破题和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平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朝杰说,“我们希望按照‘大破大立、大出小进、大转大调’的理念,通过滩区‘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布局、黄河治理模式、农业产业结构、群众生活方式的四大调整,实现滩区由‘黄沙滩’到‘花果川’、农业由‘卖粮食’到‘卖风景’、群众由‘农民’到‘市民’的三大转变。”

有想法就大胆干。新乡市政府和平原新区管委会率先委托黄河设计院开展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乡平原新区试验区规划,以全域滩区为试点,探索滩区综合治理新模式。近期,该规划已通过黄委技术审核和新乡市平原新区管委会批复。

“新乡平原新区滩区试点是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最先启动的一个试点。规划获得批复是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试点前期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黄河下游滩区复杂矛盾破局并推动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的先手棋,是黄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黄河设计院总规划师刘继祥说,“试点工程完成后,可以实现一举多赢的目标,不仅解决了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为探索滩区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提供了试验田,也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带动滩区产业发展促进滩区高质量发展、解决郑州大都市区生态空间需求提供了借鉴经验。”

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望到有望、从“蓝纸”到“白纸”再到“绿纸”、从“清四乱”到建设生态廊道……平原新区在黄委、河南省、新乡市的大力支持下,主动承担为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实现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的历史新使命,为黄河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滩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成为现实。

美丽蓝图 令人期冀

如今,河南开封龙亭区柳园口乡,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儿与大堤为邻的和尚庄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新的去处。

种植着泡桐、雪松、柳树等植物的40米防护林带,60米的景观带小乔木、花灌木及景观草点缀其中,加之5米宽黄红白相间的自行车专用道、人行步道及木栈道构成慢行系统,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生态种植景观。漫步其间,尽情呼吸,悠然自得,好一处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这里是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的一部分,之前是黄河大堤淤背区工程空白段。随着生态廊道的逐步完工,大堤变美了、变绿了,沿堤村庄周边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满足了开封市民周末外出亲近母亲河的愿望,沿黄区域正成为慢生活、微度假的目的地。”见证生态廊道从无到有的开封第一河务局职工贾金鹏深有感触。

自3月12日,河南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集中开工以来,郑州、三门峡、开封、新乡等地工程建设者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包括生态涵养、文化展示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18个工程稳步推进。按照计划,2020年将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646.7平方千米,建设生态廊道373.83千米。

金秋时节,山东济南黄河两岸新建的淤背区工程,今春新植的白皮松、雪松等正努力舒展身姿,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好。在济南市林业局和济南河务局的“牵手”下,今春济南黄河堤防工程绿化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由此,济南黄河两岸实现春花、夏叶、秋枫、冬柏四季全绿,成为泉城北部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站在平坦的黄河大堤上抬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宛若长龙、碧空如洗的高空万里无云,与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绘就一幅绿蓝黄的生态画卷。

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明确提出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1049条河道管理范围宜绿化率达到95%以上。

黄委作为黄河的“代言人”,由黄委规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黄河设计院技术牵头,机关有关部门、委属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配合水利部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赴沿黄省(区)开展现场调研对接并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在《规划》中,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也有顶层设计。”黄委规计局规划处副处长杨惠娟说。

“对于黄河下游生态廊道规划落地,我们的想法是采取试点先行、上下联动、堤内堤外协调推进的实施策略。”张金良董事长说。2019年以来,按照地方政府推进意愿强烈、技术论证相对成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总体原则,黄河设计院选取新乡平原新区滩区、长垣滩区以及开封滩区进行先行先试。

新时代,有一个概念叫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它承载着黄河长治久安的千年梦想,必将由滩区展现五彩斑斓!

新时代,对于黄河下游各省(区)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生态廊道规划项目团队来说,所有人的梦想只有一个——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建成生态廊道。

届时,在黄河母亲的润泽下,黄河下游广袤的大地上将绿带如玉,生境成林,生态休闲区、特色旅游区、湿地保育区点缀其间,如珠玉般熠熠生辉。

郑州、济南、新乡、开封等30多座大中城市将成为生态文明新星,在新时代的大幕上冉冉升起,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得到有力书写和生动实践。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