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洮大捷 再次见证黄河人风采
发布日期:2016-10-08
编辑:赵子君、姚阳、杨风威、方旭东
来源:赵子君、姚阳、杨风威、方旭东
【字体大小:
打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也捷报频传。91日,芦家坪支线输水隧洞顺利贯通;930日,穿洮大捷。

穿洮河段是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位于输水隧洞桩号T4+310~T4+510处,全长200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异常紧迫,面对种种不利条件,黄河设计公司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部团结一致、迎难而上,通过精心的技术论证、精心的地质勘察、精心的设计、精心的施工管理,以钢铁般的意志为成功穿洮创造了必要条件。

精心的技术论证

黄河设计公司对下穿洮河这一工程难点十分重视,公司总工景来红、副总工毛文然更是不远千里深入施工现场一线,为下穿洮河施工方案建言献策。

EPC项目部施工监控部、设计部多次邀请专家对穿洮段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评审:521EPC项目部组织水电六局召开输水隧洞穿洮河施工方案评审会,项目副经理熊建清、汪雪英及相关人员参加;531EPC项目部组织召开水源地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地质问题专家咨询会,项目部副经理、地质总监齐三红,杨风威博士等参加;716,由EPC项目部组织相关单位专家召开穿洮河段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议,项目部副经理、设计总监耿波及相关设计人员参加。

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穿洮施工方案确定为:首先,利用探地雷达和矿用瞬变电磁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用以探明掌子面前方异常区域,同时结合地勘资料进行初步的判定;然后利用超前探孔、掌子面爆破孔、超前锚杆孔等探测前方地下水状况,发现涌水异常,立即采取灌浆等防水措施,“堵排”结合,以“超前灌浆堵水、固结为主,排水为辅”的原则控制涌水;最后,根据已揭露出掌子面围岩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钢拱架支护、超前锚杆支护、超前小导管、管棚支护等措施配合挂网进行锚喷支护。

精心的地质勘察

从可研到初设,EPC项目部副经理、地质总监齐三红多次组织地质人员对穿洮段进行了周密的地质勘探、地表测绘。由于穿洮段位于大山深处,不具备行车条件,以齐三红为首的地质勘察队依靠顽强的意志步行深入群山探寻勘测点,每天步行二十余公里。

鉴于穿洮段洮河河床为硬岩,特别容易出现深槽,地质风险极高,河谷两岸表层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岩体较破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从1410月到156月,共在穿洮段河面布置了五个河床孔、一个水上地震物探剖面。经过不断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多次邀请专家对钻孔资料进行对比、论证,进一步查明了河床上覆盖层的厚度以及洞轴线附近的岩体条件,为后期顺利穿洮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参考资料。

从勘察到施工,公司副总工王学潮会同地质院领导、专家,多次深入现场查看地形地质条件、岩芯状况,参与技术审查,并就隧洞穿洮段可能遇到的地质风险和控制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给出了建议处理措施,为穿洮段下覆基岩位置、围岩地质条件的最终确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精心的设计

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根据已查明的穿洮段地质条件,对输水主洞穿越洮河段高程及建筑物型式进行反复必选论证。洮河河床上部泥沙淤积厚度大,水体直接与刘家峡水库库区连通,穿越隧洞上部岩体埋深厚度小,可能发生涌水的风险,且施工竖井排水困难,从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经过全面论证,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针对下穿洮河最终提出两套设计方案:一、输水主洞以倒虹吸方式从河底穿越洮河。由于洮河两岸为国家级黄河鲶保护区,无法布置施工竖井进行顶管施工,只能采用钻爆开挖方式。在洞内布置1:1.5的洞内斜井,需要在洞内进行二次倒运,施工难度大,后期检修交通不便。二、将洞内斜井改为底坡较缓的平洞施工,洞长略有减小,工程量减少,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为后期的检修从交通条件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不利的是检修期排水量增加较多。

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多次组织设计院技术团队召开专家研讨会,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输水隧洞过洮河段方案二,在穿洮河以前,采用一个纵坡1.9%,至洮河底50米的平段,其后接4.9%的洞段直至TBM1接入点。方向、方法、方案为事半功倍之三处方,正是EPC项目部设计部的不懈努力为下穿洮河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方法、方案,才使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快速、成功的迎来穿洮大捷。

精心的施工管理

723日穿洮开工,到930日顺利穿洮,仅用时66天。在穿洮河开工之后,EPC项目部项目经理牛富敏不仅亲临穿洮开工仪式,还多次到现场查看、询问穿洮施工状况,并组织施工监控部对穿洮段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分管责任到人,对穿洮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施工的地质问题等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并第一时间处理,为顺利穿洮保驾护航;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管理部、施工监控部、HSE安全环保部人员多次下井进行安全检查,坚决坚持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的施工原则,确保了穿洮安全。EPC项目部施工监控部为穿洮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别建立多方会商制度,有效联合监理、地质、设计、施工以及分包商的技术团队共同解决在穿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岩石的稳定性差、出水、支护、超前灌浆等技术难点。穿洮伊始,EPC项目部第一时间派出地质设代人员驻扎在生活条件艰苦、通讯信号极差的穿洮施工现场,二十四小时跟踪围岩变化、进行地质编录、围岩分类,现场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在穿洮的66天里,以设代部杨风威博士为首的地质队依据前期勘察资料,根据三号竖井和四号竖井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不断验证完善穿洮河段地质信息,为穿洮施工提供最精确的地质参考资料,并根据实际开挖地质条件不断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杨风威更是几乎每天都要下井查看井下开挖地质条件,一旦出现围岩破碎或者有异常出水现象,及时联合多方会商,商讨处理措施及下一步施工方案。除此之外,EPC项目部依托公司物探院先进的物探技术利用探地雷达和瞬变电磁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同时结合地勘资料、超前探孔等进一步验证地质预报成果,为穿洮施工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正是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EPC总承包项目部所有人员的团结一致、日夜鏖战,才创造了安全顺利穿越洮河的“六六大顺”的好成绩。顺利穿洮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工程建设中,EPC项目部所有人员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新水源精神,为水源地工程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穿洮大捷 再次见证黄河人风采
发布日期:2016-10-08 编辑:赵子君、姚阳、杨风威、方旭东 来源:赵子君、姚阳、杨风威、方旭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兰州市水源地建设项目也捷报频传。91日,芦家坪支线输水隧洞顺利贯通;930日,穿洮大捷。

穿洮河段是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位于输水隧洞桩号T4+310~T4+510处,全长200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异常紧迫,面对种种不利条件,黄河设计公司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部团结一致、迎难而上,通过精心的技术论证、精心的地质勘察、精心的设计、精心的施工管理,以钢铁般的意志为成功穿洮创造了必要条件。

精心的技术论证

黄河设计公司对下穿洮河这一工程难点十分重视,公司总工景来红、副总工毛文然更是不远千里深入施工现场一线,为下穿洮河施工方案建言献策。

EPC项目部施工监控部、设计部多次邀请专家对穿洮段施工方案进行论证、评审:521EPC项目部组织水电六局召开输水隧洞穿洮河施工方案评审会,项目副经理熊建清、汪雪英及相关人员参加;531EPC项目部组织召开水源地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地质问题专家咨询会,项目部副经理、地质总监齐三红,杨风威博士等参加;716,由EPC项目部组织相关单位专家召开穿洮河段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议,项目部副经理、设计总监耿波及相关设计人员参加。

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穿洮施工方案确定为:首先,利用探地雷达和矿用瞬变电磁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用以探明掌子面前方异常区域,同时结合地勘资料进行初步的判定;然后利用超前探孔、掌子面爆破孔、超前锚杆孔等探测前方地下水状况,发现涌水异常,立即采取灌浆等防水措施,“堵排”结合,以“超前灌浆堵水、固结为主,排水为辅”的原则控制涌水;最后,根据已揭露出掌子面围岩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钢拱架支护、超前锚杆支护、超前小导管、管棚支护等措施配合挂网进行锚喷支护。

精心的地质勘察

从可研到初设,EPC项目部副经理、地质总监齐三红多次组织地质人员对穿洮段进行了周密的地质勘探、地表测绘。由于穿洮段位于大山深处,不具备行车条件,以齐三红为首的地质勘察队依靠顽强的意志步行深入群山探寻勘测点,每天步行二十余公里。

鉴于穿洮段洮河河床为硬岩,特别容易出现深槽,地质风险极高,河谷两岸表层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岩体较破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从1410月到156月,共在穿洮段河面布置了五个河床孔、一个水上地震物探剖面。经过不断对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多次邀请专家对钻孔资料进行对比、论证,进一步查明了河床上覆盖层的厚度以及洞轴线附近的岩体条件,为后期顺利穿洮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参考资料。

从勘察到施工,公司副总工王学潮会同地质院领导、专家,多次深入现场查看地形地质条件、岩芯状况,参与技术审查,并就隧洞穿洮段可能遇到的地质风险和控制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给出了建议处理措施,为穿洮段下覆基岩位置、围岩地质条件的最终确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精心的设计

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根据已查明的穿洮段地质条件,对输水主洞穿越洮河段高程及建筑物型式进行反复必选论证。洮河河床上部泥沙淤积厚度大,水体直接与刘家峡水库库区连通,穿越隧洞上部岩体埋深厚度小,可能发生涌水的风险,且施工竖井排水困难,从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经过全面论证,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针对下穿洮河最终提出两套设计方案:一、输水主洞以倒虹吸方式从河底穿越洮河。由于洮河两岸为国家级黄河鲶保护区,无法布置施工竖井进行顶管施工,只能采用钻爆开挖方式。在洞内布置1:1.5的洞内斜井,需要在洞内进行二次倒运,施工难度大,后期检修交通不便。二、将洞内斜井改为底坡较缓的平洞施工,洞长略有减小,工程量减少,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为后期的检修从交通条件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不利的是检修期排水量增加较多。

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部多次组织设计院技术团队召开专家研讨会,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输水隧洞过洮河段方案二,在穿洮河以前,采用一个纵坡1.9%,至洮河底50米的平段,其后接4.9%的洞段直至TBM1接入点。方向、方法、方案为事半功倍之三处方,正是EPC项目部设计部的不懈努力为下穿洮河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方法、方案,才使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快速、成功的迎来穿洮大捷。

精心的施工管理

723日穿洮开工,到930日顺利穿洮,仅用时66天。在穿洮河开工之后,EPC项目部项目经理牛富敏不仅亲临穿洮开工仪式,还多次到现场查看、询问穿洮施工状况,并组织施工监控部对穿洮段施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分管责任到人,对穿洮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施工的地质问题等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并第一时间处理,为顺利穿洮保驾护航;EPC总承包项目部设计管理部、施工监控部、HSE安全环保部人员多次下井进行安全检查,坚决坚持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安全的施工原则,确保了穿洮安全。EPC项目部施工监控部为穿洮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别建立多方会商制度,有效联合监理、地质、设计、施工以及分包商的技术团队共同解决在穿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岩石的稳定性差、出水、支护、超前灌浆等技术难点。穿洮伊始,EPC项目部第一时间派出地质设代人员驻扎在生活条件艰苦、通讯信号极差的穿洮施工现场,二十四小时跟踪围岩变化、进行地质编录、围岩分类,现场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在穿洮的66天里,以设代部杨风威博士为首的地质队依据前期勘察资料,根据三号竖井和四号竖井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不断验证完善穿洮河段地质信息,为穿洮施工提供最精确的地质参考资料,并根据实际开挖地质条件不断对原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杨风威更是几乎每天都要下井查看井下开挖地质条件,一旦出现围岩破碎或者有异常出水现象,及时联合多方会商,商讨处理措施及下一步施工方案。除此之外,EPC项目部依托公司物探院先进的物探技术利用探地雷达和瞬变电磁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同时结合地勘资料、超前探孔等进一步验证地质预报成果,为穿洮施工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正是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EPC总承包项目部所有人员的团结一致、日夜鏖战,才创造了安全顺利穿越洮河的“六六大顺”的好成绩。顺利穿洮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工程建设中,EPC项目部所有人员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新水源精神,为水源地工程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公司邮箱系统登陆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技术支持: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豫ICP备1500123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