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委员会主任由天津大学钟登华院士担任,副主任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文纲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司富安处长担任。河南省科技厅、黄委国科局等单位领导以及项目组研究人员参加了鉴定会,黄河设计公司总工景来红到会并作了发言。
鉴定委员会委员在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鉴定资料,经过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地理信息系统(Mobile GIS)、数据库(DBMS)等技术,实现在野外手持移动智能终端上对地质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和试验等基础勘察数据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维护、专业统计分析、原始勘察成果输出等应用,提高了勘察工作效率,是地质勘察野外工作模式的突破。在以下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1、采用3S、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集成研发了集外业数据采集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多属性工程勘察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查询、统计、分析、计算以及图件批量化自动生成等功能。
2、提出了具备智能记忆功能的GIS与CAD空间数据转换的解决方案。采用分层比对接口处理方法,建立了动态的、可维护扩充的二元要素类映射池,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双向导通、便捷与无损转换。
3、通过移动端和激光定位设备的集成技术,在探洞及地下洞室内没有GPS和移动网络的极端条件下,实现了数据采集的三维空间精准定位,做到了地表洞内全方位一体化的数据采集。
4、提出了适用于工程勘察的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等技术标准和数字采集作业标准,建立了数字采集系统作业标准化流程和可动态更新的工程勘察信息字典库。
该成果已在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杨家水库、东庄水利枢纽、西昌调水工程、兰州第二水源工程、内蒙古防洪二期工程、卢氏县池芦水库、吉县柏房水库等项目的工程勘察中得到应用,实现了数据采集、管理、专业统计分析、计算以及图件自动绘制等勘察作业全程数字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GIS与CAD空间数据转换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