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全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他勤勉的身影;他参与过重大水资源规划,为龙羊峡、小浪底等一批水利水电工程的上马提供了技术支撑;他主持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大江大河水资源宏观分配方案《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也就是著名的“八七”分水方案。对现阶段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水量调度、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传:白??西,1926年生于河南南阳。195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分配到黄委工作。1956年调入黄委勘测规划设计院规划处,从事黄河流域规划工作。曾任全国水资源利用协调组副组长、黄委第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初到黄河,他对黄河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新中国第一届统一分配的大学生,1951年,白?菸骼吹交莆?工作。带着所学的专业知识,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白?菸骱芸炀驮谡馄?广阔天地中找到了施展拳脚的地方。
在最初的日子里,白?菸飨群笾鞒只虿斡胪瓿闪艘?黄济卫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查勘、大伙房水库的施工、伊洛沁河流域规划、三门峡――秦厂间防洪规划、位山闸施工、泾河流域规划等工作。在查勘规划的过程中,白?菸髟嚼丛礁芯醯轿<暗交坪拥难现匚侍?――水资源严重缺乏。
白?菸骰匾渌担?“我们1954年查勘到无定河上游的白玉山时,发现那里很缺水,群众吃水很困难,查勘人员到那儿想多用点水都不行。群众认为吃个馍可以,但你要多用点水是不行的。后来我们到马莲河流域,那里水更缺,马莲河流域的水又苦又咸。后来搞农业区划,感觉西北地区的水很匮乏,在那里想发展农业,没有水,发展不起来。水是农业的命脉,水也是全人类的命脉。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不喝水。我觉得水资源非常重要,接触了水资源以后,就想认真了解黄河的水资源究竟有多少,怎样在仅有的水资源基础上,为黄河流域工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自此开始对水资源有了新认识。”
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而年径流量只占全国的2%,水资源较为贫乏,如果仅有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调配和利用,将直接影响沿黄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全面地搞过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规划利用,更不用说黄河的水资源规划利用了。此时的白?菸饕丫?认识到黄河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并把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水资源规划工作中。
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变害河为利河”的治黄目标,黄委在前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对黄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现场查勘。并在195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了黄河规划问题。不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决议提出,从龙羊峡至桃花峪河段,拟修建拦河坝44座,下游修建用于灌溉的拦河坝2座的梯级工程布局,以获取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的巨大效益。
后来,兴建龙羊峡水利水电工程随之被提上了日程。但工程上马却牵涉到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及运行等问题。其中“黄河上中游河段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段问题”是困扰工程设计的难题之一。
回忆起这段往事,白?菸骷且溆绦?:“1968年,水利部要修建龙羊峡水库。黄河流域在实测水文资料中,发现三门峡出现过1922年~1932年的枯水段,究竟黄河上游有没有枯水段,这样就影响到将来龙羊峡水库的设计指标问题。因为龙羊峡发电要研究保证出力。保证出力应该用哪些年份计算,必须用保证率90%以上的枯水年份推出,因此这11年枯水段影响很大。同时在库容设计中也要预留一个极限库容,万一将来再出现枯水段的时候,极限库容可以启用,不影响水库下游工农业用水。因此这11年枯水对龙羊峡的设计指标起着很大作用。”
1968年6月,由水利水电建设总局负责组织领导,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黄委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及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等六个单位组成协作组,开展了枯水径流调查工作。白?菸髯魑?黄委代表,参加了此项工作。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协作组深入到黄河上游地广人稀、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克服了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等困难。查阅当地的历史文献,走访了450多名农牧民,还到寺院找喇嘛调查,从藏经中找资料,收集到了大量合理可靠的资料。
白?菸骰匾洌?“我们主要是走访群众,到藏族居住区跟藏民座谈。语言不通,我们请翻译,有些藏民对1922年至1932年枯水段印象很深。我们找那些七八十岁的老藏民进行座谈,他们都认为在那个时段,黄河水就是很少,骑马都可以过得去,趟水也可以过去,这样就得到了印象,这些年黄河水确实很枯。另外,群众说,那几年旱得也很厉害,草都黄了。有个老太太说,我们那时候没吃的,就吃野地里的蕨麻。我们走遍了黄河上游,走访了好些群众,都认为这11年是枯水段。但这些情况都是概念性的,不好定量。”
为了做好定量工作,白?菸魉?们根据当时走访藏民的情况,依据三门峡历年的实测径流,然后考虑兰州已有实测径流资料进行相关比较,把兰州以上龙羊峡的资料推算出来。这样从1919年到60年代的径流资料就有了。他们又找了大量有关黄河的历史水旱灾情资料来分析,从而得出黄河230年的水量变化趋势情况,认为1922~1932年11年枯水段不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较长年份的枯水段。
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白?菸魉?们在当年8月底顺利完成了黄河上中游枯水径流调查工作。资料确定黄河上中游干流河段确实存在着1922~1932年的连续11年枯水段。
历尽艰辛,初步构建起黄河水资源规划利用框架
1983年6月,水利电力部主持的“黄河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审议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提出:“对黄河的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今后不同阶段黄河的可利用水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黄河各个河段、各省(市、自治区)可分配的水量,以此作为有关的省(市、自治区)编制长远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的参考。”
作为黄河水资源规划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白?菸鞑渭恿苏獯位嵋椋?“当时我们正在做小浪底水库用水量的规划,国家计委下达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战略要往西北转移,特别是西北地区的能源基地建设是很需要水的,因此需要各省区都配合黄委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问题,在会上我对‘黄河水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作了简单汇报,当时考虑的是实事求是,根据各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水问题。据此全流域黄河可供水量为370亿立方米。这370亿立方米是工农业用水,另外还留了200亿立方米水供下游冲刷,我们当时考虑到下游每年淤积,不留这个水量以后淤积会更加严重。”
白?菸鞫曰坪铀?资源的利用作了初步规划。他在规划中提出,在水量利用中,优先考虑满足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及其他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的用水要求。农业用水,应首先考虑以改善现有灌区为主,利用节省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其次根据工程条件和可能利用的水量,适当发展缺粮地区和经济效益较高地区的灌溉面积,在上中下游的水量利用中,既要考虑上游的用水需要,也要注意对中游缺水河段的补偿,使河口镇站的流量不小于
白?菸魉担?“这个效果对今后水资源利用方面,特别是水资源调度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个规划使沿黄地区用水有了一个规矩,过去没有这个分水方案时,谁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比如内蒙古曾经引到百十亿立方米的水,这对下游影响就很大。这个方案出来以后各省(区)只能按自己省(区)所分配到的水量用水,多引就会影响到别的省(区)。另外为了进一步发展,各省(区)只能想办法节约用水,因为只有这么多水,要想发展不节约不行。水利部和黄委最近提出水权转让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的,因为你只有这么多水,工业想多用的话,要跟农业商量,工业投资让农业进行节约用水。宁夏内蒙古两省(区)都已开始进行水权转让。这也是以后水资源发展的方向。”
规划的结果使各省区水资源有序利用,在西线南水北调生效前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起到指导作用。白?菸髦鞒滞瓿傻摹痘坪铀?资源初步评价》获水利部水资源调查和区划成果二等奖,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研究奠定了基础。
制订我国第一个大江大河水资源宏观分配方案
在多年的黄河水资源规划研究中,“黄河究竟有多少水?”始终困扰着白?菸鳌K孀帕跫蚁克?库的建成运用和龙羊峡水库的上马,小浪底水库的拟建也被提上了历史日程。小浪底究竟要建成一座什么样的水库,除了防洪、发电之外,是否能在防凌、水资源利用中发挥作用,这都需要知道黄河究竟有多少水资源量可供调控。
为了弄清楚这个复杂的问题,白?菸骱退?的工作组要攻克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白?菸骰匾洌?“天然径流量是黄河流域规划设计的一个基础,就是黄河究竟有多少水,必须进行研究。1969年小浪底水库提出上马时,我们考虑小浪底水库上马以后究竟有多少水入库。这样首先研究黄河的天然径流量。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考虑不同水平年小浪底水库上游工农业用水后,得出不同水平年小浪底的入库径流量。与此同时,部里又下达意见,国家计委要搞西北地区大开发,需要提出黄河水对各地区承载能力,要求弄清楚黄河对沿黄各省(区)的供水能力究竟是多少。”
为了算清黄河的“水账”,白?菸骱退?的工作组在多年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通过实测资料及调查的工农业用水还原成天然径流,分别得出黄河流域56年和61年两个系列主要干支流天然年径流和非汛期天然年径流的成果。在历经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白?菸魉?们的研究也渐渐理出了头绪。
白?菸骰匾洌?“我们首先调查了全流域各个地区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当时工业用水很少,所以重点调查农业用水。好些地区没有用水测验资料。宁夏内蒙古及渭河流域有一些资料,但都是断断续续的,我们就抓住了各地区历年的灌溉面积发展多少,因为历年的灌溉面积各省基本上都有统计。如今年有效灌溉面积多少,实灌面积多少,都有统计。有些地区既有灌溉面积又有饮水数据,我们就根据这些资料推求临近地区的农业用水量。经过分析计算得出各地区历年的农业用水量,这样全流域历年农业年用水量就有了。年水量有了,还需要分配到月,我们参考了某一个临近地区用水量的月用水过程,把这个地区的用水量分配到月,这样临近就得到每个地区历年逐月的灌溉用水量,再与实测径流相加,层层累加起来,就得到花园口的历年逐月的天然径流量。1919年~1974年56年系列花园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60亿立方米,考虑花园口以下的产水量,全河天然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
白?菸骱退?的工作组得出当前全河工农业总耗水量为271亿立方米,其中花园口以上是173亿立方米。花园口以下是98亿立方米。总耗水量相当于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的48.4%,最终提出了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成果。
当年该项目的亲历者、原黄委设计院规划处副总工程师王益能回忆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黄委组建了规划办公室。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下,白工下面专门有一个班子进行黄河天然水资源的还原、计算工作。他们当时搞了好几年,主要是还原灌溉水量。因为黄河流域最主要的用水户就是农业灌溉,再有就是水库的蓄放水的还原,因为当时黄河的干、支流修了一些水库,这些水库也改变了黄河原来天然径流在时空上的分布。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给它还原过去。最后就得到了1919年~1975年这56年系列还原后径流量及天然年径流量。这个在以后的水资源规划当中,作为水资源量它是一个基础。”
1984年,白?菸饕?“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成果”为依据,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中,分析了黄河河川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预测。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中所分配的用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747亿立方米的用水量,一时间不同的意见此起彼伏。然而,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出于对全国水资源的统筹考虑,国家计委自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白?菸骰匾洌夯坪尤?流域水资源可供水量为370亿立方米,这当中包括京津地区的20亿立方米,山东70亿立方米,河南55亿立方米,陕西38亿立方米,山西43亿立方米,内蒙古58亿立方米,宁夏40亿立方米,甘肃30亿立方米,青海14亿立方米,各省区虽有不同意见,认为分配水量太少无法发展,但黄河就这么多水,大家只有按这个水量搞自己的规划。国务院办公室以国办发(1987)61号文下发了《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确定了各省分配指标。
黄委总工办主任李景宗当年刚迈出学校大门就投入到了项目组的工作中。李景宗回忆说:“这个项目的意义在哪里呢?因为各省(区)争水严重,他们上报的方案需水量为747亿立方米,而黄河的水资源量只有580亿立方米。这么大的矛盾需要我们做规划、做研究,来进行平衡协调,上报到国家,最后由国务院审批。这个项目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白老在技术上是专家,他也是项目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在技术上放心。还因为白老思路比较清晰,从我们做用水调查,到对各个分区的水资源量的还原,再到建立一个全流域的模拟模型,以及大量方案的计算,都是在他一整套思路下完成的。”
白?菸髦鞒痔岢龅摹痘坪恿饔蛱烊荒昃读鞒晒?》和《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分别获黄委1984年和1987年重大科技成果奖。为小浪底水库规划设计中的防凌、水资源利用以及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和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李景宗说:“当时在白老的带领下,完成的《黄河水资源预测》和《黄河水资源利用》两项成果是对黄委的最大贡献,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国家流域水资源的最大贡献。第一个贡献是我们所作的分水方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这个批复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批复的流域级的分水方案。第二个贡献是我们已经考虑到为黄河下游输沙用水留了2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这为我们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要吃干喝净这样一个思路一直延续下来,也是很大的贡献。目前,从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角度看,当时真是有先见之明。”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大江大河水资源宏观分配方案,在流域内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用水规划的制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现阶段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水量调度、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南水北调生效之前,“八七”分水方案仍然是流域各省(区)引用黄河水资源的重要依据。
历经50五十年,对黄河水资源规划的恋恋深情
水资源利用是1979年国家农委和国家科委下达的108项全国重点科研项目中的第一项――《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7月,水电部在兰州召开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及流域机构会议。
会议确定了由黄委与黄河流域各省(区)共同承担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工作。在水电部规划院的直接领导下,在白?菸鞯母涸鹣拢?历时三年,经过多次技术协调与成果交流,最终在1986年提交了《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定稿。
《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共分七章,白?菸魅沃鞅啵?负责完成黄河治理开发的重要任务及供水能力与供水量的预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供需分析等四个章节的内容。
在1980年~1986年全国水资源利用工作中,白?菸鞯H稳?国水资源利用协调组副组长。在此期间,白?菸髦饕?负责主编完成的《黄河水资源利用》获水利电力部规划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黄河水资源利用》是进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农业区划、制订国土整治规划、拟定工农业合理布局、编制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流域规划、地区规划和进行水利建设的基础,并成为在不久后编制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退休后的白?菸饕廊幻挥写铀?深爱的水资源规划工作中停歇下来,1988年,他被返聘到黄委勘测规划设计院工作,参加并指导了沁河、大通河、泾河等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模型研究等工作。
五十多年的黄河水资源规划利用研究工作,白?菸魉?提出的技术成果成为黄河流域各省区制定工农业发展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全国大江大河水资源统筹分配的先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采访中,白?菸鞫啻蜗蚣钦哐?问有关《黄河日记》的事情,开始记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白老告诉记者,这是他前一段时间在广播中听到的一个有关黄河的系列广播,听的那天正好讲黄河水资源方面的问题。白老说:“我对黄河是很有感情的,在五十多年的治黄生涯中,能为黄河水资源提出今后发展的意见,我很欣慰。”
在对白老的多次采访中,他的每次谈话都离不开黄河水资源,我想这或许就是老人对于黄河水资源的深深眷恋,这无限的情怀已深深融入到他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