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霞院工程电站厂房地基上第三系地层工程地质分类初步探讨
张  一  路新景  吴伟功(地质工程院) [摘  要]  西霞院工程电站厂房地基上第三系地层的性质十分特殊,其成岩时间短,强度低,相变大。本文根据基坑开挖后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对上第三系地层的工程地质分类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该类地层岩、土性质并存,但更多具有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划为特殊硬土更为合适,以土力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为宜。[关键词]  西霞院  上第三系  硬土  软岩  单轴抗压强度     西霞院工程电站厂房坝段坝基为上第三系洛阳组地层,其性质十分特殊:成岩时间短,强度低,相变大,岩、土性质并存。目前对这种“似岩非岩、似土非土”的特殊地层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相对统一完善的分类标准、试验方法与评价标准,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对其进行摸索和探讨十分必要,而分类标准是其基础内容。    在电站厂房基坑开挖后,对该类地层进行了现场地质调查、大型现场试验、原位测试等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文根据西霞院工程上第三系试验成果及勘察实践,对传统的岩、土概念提出思考,对该区上第三系地层的进行初步的工程地质分类,并对该类地层的分类标准提出初步意见。 1  地层组成与分布特征    该区上第三系地层为河湖相地层,沉积环境比较复杂,地层岩性繁乱,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别:未胶结(含泥、含砾)砂层、微胶结(泥质)砂层、砾砂层、砂卵(砾)石层、砂砾岩、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等见表1。根据传统的岩石和土的划分标准,上述地层的绝大多数同时具有岩石和土的性质。    该区地层的分布规律不明显,砂(岩)类地层与泥(岩)类地层互层分布,近似岩石的地层与近似土的地层相互穿插,特殊地层(主要指钙质砂岩、砂卵石层)呈透镜体或薄层镶嵌在一般性地层中。    鉴于上第三系地层的以上特点,为了对该地层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下面首先根据岩性、成岩作用分别对上第三系地层进行分类和概化。 2  岩性分类    根据细粒(粉粒、粘粒)含量可将该区上第三系地层概化为以下两大类岩性地层:    Ⅰ类地层:总称为泥(岩)类地层,该类地层颗粒组成以粉粒、粘粒为主,粘粒含量一般大于20%。包括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及(粉质)粘土等,成岩固结一般较好,一般呈坚硬、硬塑状,局部较软,接近可塑状。由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泥岩中小的隐裂隙发育。    Ⅱ类地层:总称为砂(岩)类地层,该类地层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粘粒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5%),岩性以(含泥、泥质)砂层、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卵石层、砾砂层,胶结程度各处不一,和颗粒的组成、级配及细粒(粉粒、粘粒)含量有关。 3  成岩作用分类    从开挖揭露的情况及钻孔岩心看,除薄层强度较高的钙质胶结的砂岩、砾岩外,上第三系地层的成岩作用一般与颗粒的组成、级配有关,从总体上看,颗粒越细,颗粒级配越好,并含有一定的泥质(粉粒、粘粒),则成岩作用就越好;但如果粘粒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排水困难,固结十分缓慢,则成岩作用往往又发生改变,较纯的粘土往往有表现为硬塑或接近可塑粘土的性质。根据上第三系地层的成岩作用可将其概化为以下两大类地层。    似土地层:包括未胶结的(含泥)中细砂层、砂卵石层、砾砂层、微胶结的(含泥)泥质细砂、粉砂及少量呈可塑~硬塑状的粘土类地层,成岩作用差,颗粒连接弱或没有连接,具有沉积层理,主要具有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总称为似土地层。     似岩地层:包括胶结较好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及钙质砂岩、砾岩等,成岩固结较好,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1~2MPa,隐裂隙较发育,主要具有岩石的工程地质特性,总称为似岩地层。    另外在Ⅱ类地层中,钙质砂岩、砾岩属比较典型的岩石,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15~27MPa,为该区成岩作用最好的岩石。 4  传统的岩、土概念与分类标准4.1  传统的岩、土概念    岩石和土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通常的观点是,岩石的矿物颗粒间具有牢固的结晶连接或胶结连接,强度高,变形小;土的矿物颗粒连接很弱或者无连接,强度低,易变形。鉴于岩石和土的性质有较大差别,往往采用不同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即土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方法。但是,岩石和土有时并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过程后,形成的各种疏松沉积物(或碎屑),在地质学上称为“土”;疏松沉积物或碎屑物质(如卵石、砾石、砂粒、粉粒、粘粒等)经过压密、化学物质的胶结或再结晶等硬结成岩作用后,就形成较为坚硬的沉积岩(如砾岩、砂岩、泥岩等)。    由于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成土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交错反复,成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因此土的类型与性质是千差万别的;通常的观点是,认为第四系的沉积物,都正处于成岩过程而未完成这个过程,基本没有成岩,都呈松散状态,均作为土来看待,但第四系是距今两、三百万年开始的相当长的时期,早期沉积的土和近期沉积的土,性质就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这种影响对粘性土尤为明显,故工程实际中,考虑粘性土沉积时间时间的早晚,将粘性土分为一般粘性土与老粘性土区别对待。    同样由于成岩作用及成岩时间的差别,岩石(特别是沉积岩)的性质也不一样,其强度往往差别也很大。通常的观点认为,第三系地层沉积的时间较长,往往已经完成成岩过程,即使成岩作用差,也十分接近岩石性质,应按岩石对待。 4.2  国内外硬土和软岩的划分标准    岩石和土虽然有时并不能截然分开,但鉴于岩石和土的性质迥异,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试验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因此国内外对软岩和硬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1]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亦不完全相同和区域差别,对硬土和软岩的划分标准不很一致,但多数标准以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Rc作为划分硬土和软岩界限的指标,有的认为应考虑凝聚力c和变形模量Es的差别,也有的认为应考虑浸水后的强度变化等。 5  上第三系地层岩土性质及工程地质分类    西霞院工程上第三系地层有着十分特殊的性质。总体上看,该区上第三系地层成岩时间短,胶结程度差,岩、土性质并存,同时具有岩石和土的一些特性。从基坑和钻孔揭露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该地层中砂类地层的颗粒多数几乎没有胶结或连接很弱,未胶结或微胶结,主要具有土的性质;但从施工开挖的情况看,该类地层还是稍有一点的结构强度的,又稍具岩石的一点性质,可以说“似土非土”。另一方面,该地层中的泥(岩)类地层一般又有一定胶结程度,存在微结构面,具有软岩的一些特性;但泥(岩)类地层局部在物性指标、压缩模量等方面又具有土的性质,可以说“似岩非岩”。    根据工程地质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岩性及成岩作用结合起来,可将上第三系概化为以下6类地层(Ⅰ-1、Ⅰ-2、Ⅱ-1、Ⅱ-2、Ⅱ-3、Ⅱ-4),不同类别地层所处的岩、土位置见表1。    Ⅰ-1:泥岩类地层,为Ⅰ类地层中似岩类地层,成岩作用相对较好,主要包括泥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等,多呈互层状分布,总称为泥岩类地层。    Ⅰ-2:粘土类地层,为Ⅰ类地层中的土类或似土类地层,主要包括粉质粘土、粘土,该类地层往往由于粘类含量高,成岩作用差,呈可塑~硬塑状,镜面相对发育,分布不稳定,具有老粘土的性质,总称为粘土类地层。    Ⅱ-1:为砂类地层中的土类地层,主要为密实的(含泥)中细砂层,较纯,基本没有胶结,局部为(含砾)中粗砂、砾砂层。    Ⅱ-2:为砂类地层中的似土类地层,主要为(含泥、泥质)粉细砂层,微胶结,较均一。   Ⅱ-3:为砂类地层中的岩石地层,是本区成岩作用最好的地层,主要为钙质中细砂岩层,局部为薄层钙质砾岩,厚度较薄,分布不稳定。    Ⅱ-4:为砂类地层中的砂卵石层或砂砾石层,局部微胶结,呈透镜体分布,厚度较薄,分布不稳定。    从室内试验的物性及力学试验成果看,该区上第三系地层除成岩作用较好的钙质砂岩、钙质砾岩(Ⅱ-3)外及局部砂卵石层(Ⅱ-4)等特殊地层外,其总体特点是含水率高(17%~24%)、干密度低(1.54~1.74g/cm3)、孔隙比大(0.574~0.771)、孔隙率高(35%~44%),变形模量较小(一般不超过200MPa),抗压强度极低(Ⅰ类地层一般不超过2MPa,Ⅱ类地层很难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与典型岩石的有关指标相差很大,与土的有关指标十分接近,故从总体上看,上第三系地层虽然具有岩、土性质并存的特点,但更多具有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6  结语    (1)通过对不同划分标准的比较,并结合西霞院工程上第三系地层试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Johnston和Vaughan提出的“将岩石和土看成连续变化的地质材料,土和岩石的之间通过其结构和性状相联系”,是十分新颖的分类观念和研究思路,可以克服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相互脱节的理论缺陷,应作为今后这类特殊地层分类标准的指导思想和重点研究方向。    (2)鉴于目前分类标准不完全一致,岩石力学和土力学还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结合西霞院工程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首先对地层的胶结程度、结构强度及成岩作用作出初步判断,然后仍以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划分硬土和软岩界限的首要指标,并辅以干密度、液性指数、压缩模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进行分类思考。    (3)以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划分硬土和软岩界限的指标,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简单易行。基于评价方法的选择,笔者建议以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0.2MPa、 2 MPa分别作为这类特殊岩土分类的下限和上限,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 MPa的作为岩石对待,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0.2 MPa的作为一般土层对待。因为在0.2MPa~2 MPa分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范围内的地层,一般很难进行完整的岩石试验,但用环刀制样可勉强进行土工试验,可以用土力学理论来进行评价,故此建议在现有标准条件下暂把这类特殊岩土称为特殊硬土。对于抗压强度为2MPa~5MPa 的地层无论叫什么名称(软岩和极软岩),基本可以进行完整的岩石试验,均应按岩石力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4)西霞院电站厂房地基上第三系地层,成因复杂,岩性繁乱,具有岩、土性质并存的特点,但由于成岩时间短,与传统意义上的岩石差别较大,总体上看,是介于岩石和土的性质之间,但更多具有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按目前通常的认识,暂划归为硬土,为统一标准,总体上暂以土工方法为基础进行计算和评价为宜。